创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、推进工商联和商会改革发展、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的先行区是中央统战部、全国工商联赋予温州创建新时代“两个健康”先行区的四大任务之一。温州这片“试验田”在探索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商会上有哪些创新之举?
7月28日,全国工商联组织工作会议在温州召开。会上,温州市工商联的组织工作受到肯定,为全国带了好头,做了示范,打造了样板。
7月28日,全国工商联组织工作会议在温州召开。会上,温州市工商联的组织工作受到肯定,为全国带了好头,做了示范,打造了样板。
一、直面商会管理“九龙治水”问题
促进商会统一归口工商联管理,探索建立了民政、工商联、职能部门的“三方治理”新模式。2012年全市所有乡镇(街道)商会实现全覆盖,并全部在民政登记。2017年2月,在温异地商会统一划转工商联主管。已形成民营企业基本都加入对口商会,商会都归口工商联管理的新格局。
二、直面商会队伍“良莠不齐”问题
培育一批示范标杆商会。创成35家规范化商会,培育30个商会工作示范点,指导商会牵头建设了金属大厦、鞋革新二代科创园等一批实体项目。6家被评为全国“四好”商会、89家被评为省市级“四好”商会。
三、直面商会建设“本领恐慌”问题
突出做强商会主体功能。每年在全市商会间开展先进经验的“互看互学”,掀起比、学、赶、超热潮。发挥好牵引功能,制定产业规划20多项,申报并获批“中国鞋都”等40多张“国字号”金名片,制定国家标准等120多项,建立人才工作站55家。发挥好自律功能,出台自律公约352个,58家商会参与质量共治。
四、直面商会功能“形单影只”问题
推动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走在前列,参与构建“1+3+5”制度体系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七步工作法”,增强了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。
五、直面商会活动“自娱自乐”问题
引领商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。指导商会成立28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31个行业工会,30名商会人员成为市中院特邀调解员。组建42支志愿者服务队,积极参与精准扶贫、“千企结千村”等行动,去年结对542个村642个项目,到位资金2.4亿元,为社会公益做好事。
六、直面商会维权“单兵作战”问题
组织商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。建立“百会万企”评部门机制和“进商会、访企业、助发展”机制,今年帮助化解445个问题。参与涉企政策意见征询、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等尊重企业家的政策落地,牵头建立实体运行的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,3月份运行以来受理投诉41件,件件办结。
七、直面商会力量“兵微将寡”问题
壮大商会发展骨干力量。坚持实行任前综合评价考察、年度述职和评优评先等机制,培养了一批“掌门人”式会长;支持退休干部任职,探索商会与涉企部门“上挂下派”,涌现一大批“好管家”式秘书长;举办“青蓝新学”主体班次,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参加中青班,推荐新生代到部门挂职锻炼。
八、直面县级工商联“势单力薄”问题
全域推进县级工商联深化改革。县市区设立了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中心、民营经济服务中心等事业机构9个;下大力气抓好镇街商会建设,指导各县市区工商联规划建设一批乡镇商会产业服务综合体。
九、直面商会“合力不强”问题
增强商会党建“红色动力”。率先成立市总商会联合党委,现下辖4个基层党委、168个党支部,有1223名党员,构建了党组统一领导、联合党委具体领导、商会党组织各司其职的党建工作格局。以党建促会建,培育“四化”达标党支部45个,“四化”示范党支部30个。